近一个时期,资本经营与资本市场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与之相关的兼并、收购、重组、海内外上市、包装上市、借壳上市等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但必须看到,在企业资本运营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在陕西财经学院、陕西省体改委、经济研究编辑部等单位联合召开的“资本经营、资本市场发展与企业改革研讨会”上,著名经济学学者秦池江、于祖尧、李扬、李义平、冯根福等,与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界、理论界的同志就如何正确理解资本运营的内涵,如何发展资本市场及如何深化企业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资本经营对于当前深化国企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又限制和阻碍了资本经营功能的发挥。其实践中的误区主要表现为:把资本经营偏狭地理解为股票投资或金融商品买卖等资本直接运作行为;割裂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视资本经营为游离于生产经营的更为高级的经营形式;把资本经营的目的定位于企业资产数量的大小,片面追求企业资产的规模扩张,忽视资本经营的质量;一些企业把资本经营作为一种改革的时髦,注重形式的过度包装,忽视资本经营实质的追求;把资本经营这一企业市场行为异化为政府的行政推动行为,从而导致非效率原则的“拉郎配”现象,扭曲了资本经营的本质;把资本经营当成逃债废债的“捷径”;等等。与会者认为,要明确资本经营的本质,把握其理论内涵,推动资本经营规范化发展。
与资本经营相联系的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与会者认为,公司效益的高低与资本市场是否发达没有必然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国公司效益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该国所构造的资本市场、银行体制和公司治理结构“三位一体”模式能否兼容互补。上市公司的实践业已证明,如果只是孤立地发展资本市场,忽视其与银行体制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互补性和协调性,上市公司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就难以取得优良的经营效益。与此相适应,我国在选择资本市场、银行体制和公司治理结构三位一体模式时,既要使三者适合我国国情,又要使三者相互协调。
研讨会上,与会者还就建立国有资本营运体系、企业资产重组中的反垄断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孙)